組織簡介

【國家人權博物館】

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是臺灣社會,特別是所有政治受難者前輩長達15年的殷切期待。用國家高度促進當代社會面對人權受害的歷史,反省過去、記取教訓、展望未來。

2017年12月13日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歷經近6年籌備的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18年正式成立,並於同年5月17日、18日分別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隆重揭牌。

國家人權博物館除持續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亦將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展現臺灣追求落實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決心。

國家人權博物館編制,除了博物館核心任務的展示、教育、公共服務,特別將景美、綠島二處不義遺址正名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管理中心,並成立「典藏研究暨檔案中心」,強化史料典藏應用。人權館除了管理景美和綠島兩處園區,亦將擴大連結協助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與國際交流,彰顯民主、自由、公義的核心價值。

 

【2023人權藝術生活節】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座落在車水馬龍的秀朗橋旁。與橋上的喧囂吵雜相反,園區中靜謐地保存著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史蹟。平日時有導覽人員引領著年輕學子逐一解說每棟建築的歷史意義,或親身示範當年如何蹲坐進食,屈身入眠,或訴說著當年拿起會面話筒時的激動無語。

第四屆的人權藝術生活節在這個充滿歷史記憶的空間,透過各種形式的藝文展演、市集、講座,傳遞並記錄這段臺灣重要的公共歷史記憶。文化就是生活方式,人權藝術生活節不但將藝文活動與人權議題結合,也將人權理念,透過觀賞、走訪、體驗乃至沈浸式科技等方式,活化臺灣人權的歷史,並與當代人權議題對話。

人權館多年來透過檔案解密、口述歷史、文物典藏與教育推廣等工作,目的在留存過去壓迫人權的紀錄,供後世銘記,避免再犯。在許多令人動容的歷史紀錄背後,我們看到身體上的暴力與禁錮,無法拘禁白色恐怖受難前輩們的靈魂,前輩們對自由的渴望,透過音樂與舞蹈,或藉由家書、翻譯與文學創作,讓自由的靈魂徜徉在音符、圖像與字裡行間。

2023年第四屆人權藝術生活節透過邀請當代臺灣重要的藝術家,以各種藝術作品,傳遞人權理念,結合青年文化幣推廣,擴大接觸層面。人權館希望觀眾在這些節目中,不但能夠體驗各種藝術美學,也能感受到創作者不受羈絆的創意,並珍惜這種無拘無束地延伸手臂;仰首向天深深吸吐的自由。

 

國家人權博物館 館長    

近期公開活動

    目前沒有公開活動

曾舉辦的活動

2023/12

2023/11

2022/12

2022/11

2021/12

2021/11